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其實是柏拉圖的學生,無論是在當時或是現代他都被認為是個博學多聞的人物,他有一個很狂的稱號「萬學之祖」。
他可以說是現代各種知識學問的起源之祖,所學涵蓋物理學、形上學、音樂、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學、氣象學、倫理學甚至詩歌等都是涉獵頗深,正是我們文案人所需具備的通才特質,如果被放到現代的教育體系中,他肯定是個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又越級的學生。
亞里斯多德對於哲學相當有自己的論點,這個論點是直接和他的老師柏拉圖唱反調的。
沒錯,亞里斯多德並不吃柏拉圖那套理型觀點,而後他發展出了自己科學論證體系來表達它所認知的哲學觀(當時所認知的科學與現在認知的並不相同)。
亞里斯多德認為我們今天如果要了解一隻蝴蝶,就必須真正的去看到蝴蝶、去知道什麼是蟲蛹、去觀察牠的幼蟲等等與蝴蝶有關的一切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想著蝴蝶的理型。
簡單來說,相較於他的老師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更著迷於萬事萬物的細節,他想要探索的是我們透過感官所經驗的現實,以及經驗所帶給他的一切認知基礎。
好,但這到底
跟文案有什麼關係呢?
在寫文案之前,我們必須建構出「經驗模式」。
比如你要寫的是體育用品的文案,那你必須實際去走訪體育館、走進體育用品店、關注奧運新聞、甚至自己參加體育賽事等實際的行動作為,你才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你接下來所要說得這個「體育用品」,如果你不是身在公關、媒體或整合行銷這種需要接觸許多不同產業的公司,那你很能夠去深入的了解自己產業的一切,去組合所有可以關聯的萬事萬物,學習亞里斯多德的研究精神,用一份遠勝任何人的了解去掌握住它。
「柏拉圖式思考」是透過不斷的想像而產出九種不同層面的文案,在「亞里斯多德經驗法則」中,我們同樣用水來舉例子,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去接觸九種跟水有關的東西,列舉如下:
經驗一:午後的雷陣雨
經驗二:前女友的淚水
經驗三:爺爺泡的茶
經驗四:下水道的髒水
經驗五:辦公室飲用水
經驗六:運動員的汗水
經驗七:三溫暖的水蒸氣
經驗八:清晨的朝露
經驗九:台灣海峽的浪花
到了這邊,你完全能夠再寫出九種不同水的形容。
甚至要你每天想九種可能你也擠得出來,經過了「柏拉圖式思考」與「亞里斯多德經驗法則」兩種模式的輔助之下,現在要你寫一篇有關於某個品牌礦泉水的推廣文案,你應該具備了很多的想法了。
但是寫這麼多水是要幹嘛呢?對我有什麼幫助?
老實說這個是見仁見智的答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你不會再被侷限於單一思維。
比方說老闆要你想跟水有關的文案,那你的內容就一定要有水嗎?
一定要是水的「照樣造句」嗎?就不能是一種態度嗎?就不能是一種生活嗎?就不能是一種味道嗎?就不能說是那一攤冰冷寧靜的溫柔嗎?要跳脫水的束縛,你必須比水更了解水,也必須了解什麼樣的字眼會讓讀者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