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撰寫-福爾摩斯觀察技巧

你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嗎?

我們先用一段對話來談談「看」跟「觀察」有什麼區別好了,在福爾摩斯某段的劇情中,福爾摩斯和華生在討論「觀察」這件事的時候的時候,有過這一段對話:

 福爾摩斯:「華生,你經常常看到從下面的大廳到這間房子的階梯吧?」

 華生:「嗯,經常看到。」

 福爾摩斯:「看過多少次了?」

 華生:「不記得了,大概不下百次吧。」

 福爾摩斯:「那麼,總共有多少個階梯?」

 華生:「喔,我不知道…」

 福爾摩斯:「那就是了!因為你沒有觀察,你只是在看。我很早就知道那裡有17個階梯,因為我不只是在看,我經常在觀察。」

「看」和「觀察」的區別在於:

「看」是被動的接收,在某種程度上跟發呆其實沒有太大區別。

「觀察」在於主動的了解,也就是說觀察其實是需要「用力」的。

你必須專注於某些特定的細節,也必須知道妳該專注的重點是什麼,有了這些觀察的結論,你才會有足夠的素材去運用在推理上。

福爾摩斯是個號稱在家裡思考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傢伙,他經常從一些常人認為微不足到的細節推導出驚人的結論,即便福爾摩斯不在現場,他會請報案人描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在福爾摩斯吸收描述內容的時候,腦海中就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模擬畫面,這些畫面可以幫助思考,如果方向正確,要推導出結論並不困難。

「觀察」經常可以運用在文案人的工作上。

文案人的工作經常是從聆聽上司或是客戶的描述來想像產品的特性,然後自行在腦中建構出ㄧ種「獨特的想像」,這些想像每個人都不一樣,而若你是個出色的文案人,你的想像肯定是與眾不同。

當客戶說他們研發出一種「鳳梨口味的橘子」,你的反應會是如何?

當客戶說他們重新開發了一款新的輪子,是用跳著移動的,你的想法會是什麼?

日常如果有累積「觀察」的習慣,你會成為一個好的社會觀察家,在解釋人性的角度或描述事物的細膩度,都會有與眾不同的傑出表現。

廣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