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2016年底,我出席一場有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演講內容提到兩個時間點:
預計在2029年,會出現第一間由人工智慧自行成立的公司。
預計在2038年,人工智慧會開始角逐藝術、音樂領域的獎項,並且打敗人類上台領獎。
當下覺得相當有意思,因為這些時間點離我們其實都不算太遠,也就十幾二十年罷了,於是我查閱了一下有關人工智慧的歷史資料,原來早期愛迪生的接班人「雷·庫茲韋爾」就曾經預測電腦在1998年會戰勝世界象棋冠軍,但最後他估錯了,這件事比他想像的還要早一年發生,在1997年IBM設計的電腦「深藍」就戰勝了當時稱霸世界棋壇的卡斯帕羅夫。
最近這幾年,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圍棋」,也被人工智慧踢館踢的不要不要的,相信這些「人工智慧打敗了誰」、「人工智慧又取代了哪些工作」的新聞會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各大媒體中。
但人工智慧跟文案有什麼關係?文案畢竟不像圍棋那樣,可以去拚個輸贏,更何況去定義「取代」這件事。
好的文案都是一種創意的表現,而「創意」是人類自身都很難掌握的資產,人類能夠創造一個具有創意思考的機器人嗎?
我認為這超越了人類理解的範疇了,所以人工智慧如果要產文案,似乎不太可能走創意路線,它會比較偏向理性寫法,請看以下的故事猜想:
假設未來的狀況是:
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做「文案智慧」的電腦程式或演算法,它可以學習人類企圖讓他了解有關文案的事物,在它成熟到一個階段時,我們可以用對談的方式,告訴它我們的需求,它會根據我們的想法,產生1000條精闢的文案。
由於它非常了解網路上最適合傳播的東西是什麼,所以這1000條文案均是按照市場需求所產生的,所有用字遣詞、情緒塑造、動機都拿捏的相當具有水準,人類只需要從中挑選,認為最適合的文案,讓他隨著廣告出去,就能夠達到一個終極的廣告效果。
更甚者,假如在「文案智慧」的時代,廣告工具(如關鍵字廣告)仍然與現在的觀念相同的話,人類只需要跟它說,我的預算是多少,它就會根據這個預算產生最大的廣告效果,也就是說「人類不需要去考量文案這種東西的存在」,只需考慮每次投入廣告費用的ROI是否為正即可。
以上的劇情,可能發生嗎?
處在一個人工智慧吵得沸沸揚揚的時代,身為一個喜愛文案的人,我不得不這麼幻想著,雖然文案人在台灣的薪資狀況普遍還沒受到重視,但好歹也是一份工作吧!
其實人類除了「創意」之外,還有一種東西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這東西每個人都有,它叫做「情感」,這也是我們自喻為萬物之靈的原因,如果連這項東西都能夠被複製,我們也等同製造出一個人類了。
人工智慧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模仿人類的情感,但不會真的懂愛情的酸甜,不會懂奶奶關愛的眼神,不會有人類犯錯時的懊悔。
我在這邊大膽的模擬一下「文案智慧」與「人類」在寫文案時的區別,就先用旅遊這個產業來舉例吧:
時空背景:2017年(現代) 目標產業:旅遊產業 文案目的:推廣外國旅遊行程 文案受眾:較少出國旅遊的民眾
【文案智慧】業務員類型
文案智慧認為最有效的文案切入點是「價格」,這是人類的習性,所以它的文案都不會與價格脫鉤,並且帶著明顯的侵略性,希望你盡快作出決定,屬於效果導向型的文案,就像業務員,只要文案出去了,它一定要有帶著訂單回來的決心。
1.倒數30分鐘,半年內最低價歐洲旅程,買貴退兩倍差價。
2.這個價錢足夠讓你說走就走,而且就在這個晴朗的週末。
3.本月先付5000元頭期款玩歐洲,玩回來半年內再付清零利率。
4.今晚買中東送台東,機場來回保時捷接送。
5.戀愛冬季旅程價格下殺,保證現場只有你跟她。
【人類】詩人類型
相較之下文案風格比較溫和,就像一個充滿情懷的詩人,按照人類的回憶以及幽默感來撰寫文案,比較具有溫度但缺乏強制性,不以當下的效果為使命,偏向於創造某種情境跟消費者溝通。
1.不出國考察一下巴黎的黃昏為什麼那麼美嗎?看看又不用錢。
2.七十年前因為希特勒沒人想去德國,現在你應該馬上去,否則過了幾年下個希特勒出現,你又不用去了。
3.在台灣被土耳其冰淇淋耍夠了,去看看他們的國家是否真的有冰淇淋。
4.沒去過芬蘭,有沒有人跟你說過你很沒趣。
5.一直待在這個國家當小寶貝,有種自己背上行囊到國外打卡。
結論
文案本就無所謂好壞,但它必需要完成某些使命,就以上的範例看起來「文案智慧」的內容是比較符合商業價值的,而人類寫的文案比較含蓄隱晦,但各有其優點。
雙方的文案都是我寫的(人格分裂),或許難以公平或公正的用客觀角度去評判,但筆者要表達的是,假使人工智慧的發展把文字、語意等相關研究推展到極致,並且有機會問世,文案人其實也並不需要太擔心被取代的問題,反而是文案人可以藉由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資源與數據去優化寫作方向,畢竟文案本來就是寫給人看的,在這一點上千古不變,這是我的結論。